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内容简介:

明朝万历年间,也是世界史上的大航海时代,利玛窦从意大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从介绍神秘的西方记忆法开始,传播西方文化。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打入热衷科举考试、重视背诵诗书的士大夫群体,他披僧袍,又着儒衫,通过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来打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史景迁从利 玛窦留下的 八个记忆碎片——四个汉字(武、要、利、好)和四幅圣经版画,搭建起这座记忆宫殿。步入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他将利玛窦的事业视为16世纪晚期“欧洲扩张运动”的一部分,将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的并立与西方世界内部的宗教论战相互映照,将十六世纪澳门商贸成败的细节与耶稣会士同明朝官员边界暧昧的关系相互勾连。

穿梭于十六世纪晚期的世界图景中,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和史实在史景迁的笔下连缀汇集。一览两两相望的欧洲与中国,通过利玛窦的眼睛,儒家与古罗马这两个伟大的传统相互汇聚。

【编辑推荐】

★一部几近文学作品的全球史,一览十六世纪晚期中西方文明的全貌

16世纪末的欧洲,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枪炮推动下,野心勃勃地探索一个新世界;16世纪末的中国,在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中,为西方文化的传入悄悄打开了大门。彼时的中国与欧洲,远远相望,尚处于一种完美的平衡关系中,通过利玛窦这样的基督教中介,此后200年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

世纪之交文明交流的显微镜,带我们回到儒家和古罗马两大传统汇聚的伟大时代。

★一个“畸人”的心灵史,以中国人的方式了解中国人,还原中国历史中的“局中人”与“外来者”

在探讨人生悲剧性的作品《畸人十篇》中,利玛窦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畸人”(“矛盾的人”) 。从里斯本到印度的航行长达六个月,需要两次穿越赤道,而从澳门进入内地的肇庆,利玛窦等了一年之久。此后余生,他都在试图打开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外表的改变与融入异域文化的努力,让他时而坚定,时而茫然。

“在这片未知的地域,利玛窦已经走得太远,远超他预料。他有时茫然无着,不知自己是否应该返回,自己是否还能返回。”

在欧洲与晚明中国之间,利玛窦铺就了一条真实可行的交流之路,使两个伟大传统的短暂相遇,成为后世不断试图返回的起点。

★一位诗人般的史学家,亦真亦幻,动人心魄

将利玛窦不平凡的一生,化作生动细腻的历史场景;在利玛窦的记忆宫殿中深入心灵世界,品味史诗般波澜壮阔的时代下,诸色人物命运的尖厉。继《王氏之死》后,这是史景迁个人最得意的一部作品。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ermot Spence,1936年8月11日—2021年12月25日)

耶鲁大学历史系斯特林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会长。代表作:《王氏之死》《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康熙》以及《利玛窦的记忆宫殿》等。曾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17)、古根海姆奖和麦克阿瑟奖。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电子书下载: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zip (访问密码: 9080)

历史传记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2024-10-24 10:00:56

历史传记

德累斯顿

2024-10-25 1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