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女儿
内容简介:
☆新加坡图书奖决选作品
☆一场无声的联合绞杀,一位丧女的母亲发出的阵阵悲鸣
☆打破沉默,揭开真相,整个社会都无法回避的沉痛之声
☆隐形校园霸凌✕教育系统沉疴✕边缘群体处境✕少女内心隐秘
——————
周一早晨,琳达如往常一样起床,为女儿维多利亚上学做准备,却发现女儿的房间空空如也。公寓保安登门,送来的却是维多利亚的死讯。
几天后举行的守灵仪式上,维多利亚的老师、同学、朋友,无一人前来吊唁。葬礼上,一位素未谋面的学生家长邀请琳达做客,并神秘地说:“你能得到拼图中的一块,但它给不了你全部答案。”
为什么一个十七岁的女孩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家人为何没能注意到维多利亚的不对劲?学校辅导员对她的心理状态了解多少?朋友知道她有多绝望吗?
哀痛之余,琳达发现了女儿留下的日记。在阅读日记的过程中,琳达拼凑出悲剧发生的缘由,也真正走入了女儿的内心。
——————
琳达·科林斯在书中分享了我们许多人永远都不必忍受的私人伤痛。通过如实坦诚地反省自己痛失爱女的经历,琳达向我们展示了对人性、家庭关系和内心隐秘挣扎的审视。本书呼吁我们直面人类面临的苦难,而不是扭头看向别处。
——科尔斯顿·韩(《新故事》主编、人权新闻奖获奖者)
书中捕捉的细节不加修饰,冲击力极强。作为家长,我可以想见琳达经历的痛苦与失落。她用沉默克制、实事求是,且充满爱意的方式将这段经历记录了下来,很好地提醒人们去回忆那些被抛却的痛苦。心爱之人的逝去从不可能是什么轻松的体验。
——路易斯·吴(新加坡义顺集选区议会议员)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亲人逝世的不幸,却很少有人能将它写下来,或是愿意动笔去写。琳达·科林斯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情。作为成年人、老师、家长、同事和同学,我们要对身边的人负起责任,尤其是那些仍在努力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年轻人。我希望这本书没有出现的必要,但它还是出现了,而且将挽救无数的生命。
——哈雷什·沙玛(剧作家、文化奖章获得者)
琳达·科林斯用犀利透彻的语言对自己的过去展开了一场情感研究。或者,更准确地说,她追根究底的是她女儿的过去,是一个才华横溢、即将成为作家的年轻人为何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永远的女儿》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坦诚的故事,与其说它是在追忆某个家庭屈服于丧女之痛的历程,不如说是对一个不安的灵魂进行的反思。
——菲利克斯·张(作家、新加坡文学奖2016年度主评委)
作者简介:
琳达·科林斯(Linda Collins)
新西兰作家、记者。在新加坡工作、生活近三十年,任职于新加坡《海峡时报》。其随笔、诗歌散见于众多文学刊物。
2017年,在新西兰的维多利亚大学取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目前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创意批评专业的博士候选人。
2019年,出版《永远的女儿》(loss adjustment)。这本书从一个家庭遭受的巨大悲痛出发,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学业压力等社会议题,是一位母亲极为赤诚的内心坦白。
2020年,《永远的女儿》入围新加坡图书奖终选名单,并获得了评委们罕见的赞誉。
–
译者:黄瑶
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曾在牛津大学埃塞克斯学院研读英国语言文学。译有《不属于我们的世纪》《六日惊奇》《我会独立思考》等作品。
永远的女儿 电子书下载:
永远的女儿.zip (访问密码: 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