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与国王: 一部环境史

大象与国王: 一部环境史

大象与国王: 一部环境史

内容简介:

大象庞大而庄严,从王权诞生之日起就是国王无法抗拒的尊贵象征。从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各个早期文明已存在驯养大象的现象,如埃及、亚述、美索不达米亚、中国,以及印度河流域。在这些地方,大象的主要用途是王室祭品和狩猎对象。然而,托马斯·特劳特曼在南亚次大陆发现了特殊的用象制度,这一制度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那就是战象。

自公元前1000年开始,北印度地区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大象,与步兵、骑兵、战车共同构成了“四军”。大象开始进入人类的文明史,成为国王力量的象征。在此后的3000年中,以恒河流域为起点,战象的足迹逐渐遍布南亚,同时向西传播至波斯、叙利亚、埃及、迦太基、希腊和罗马,向东传播至中南半岛、爪哇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区。托马斯·特劳特曼追溯了战象的缘起、传播路径和文化遗存,描绘了一幅跨越了3000年的文化图景。

为了维持这个独特的制度,国王必须保护野生大象免受猎人的觊觎,也要保护大象栖息的森林不被砍伐,还要维护与森林民族的关系。因此,国王与大象的关系,实际上是国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间的四角关系——这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关系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明。

19世纪,随着英国人到来并统治南亚的绝大部分地区,人口数量暴增,猎象成为一项运动。战象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大象的分布范围随之缩小,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而时至今日,人象矛盾仍然不时出现在新闻中。本书作者指出,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一个长期问题: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取得了灾难性的成功。这一切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未来,并在此过程中保护与我们共存的生物的未来。

在跨文化的视角下,作者也没有忘记中国。作者指出,不论是甲骨文中的“象”、青铜器中的“象尊”,亦或是“商人服象”、《明实录》中的占城进贡大象,中国都发展出了丰富的象文化,但独独没有“战象”。作者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认为中国“农业立国”的思想导致了其与印度的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

托马斯·R.特劳特曼(Thomas R. Trautmann)

美国历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密歇根大学历史与人类学荣休教授,曾任密歇根大学历史系主任和南亚研究中心主任。1997-2006年担任《社会与历史比较研究》主编。著有《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语言与国家》《雅利安人与英属印度》。

特劳特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历史、人类学史和其他相关学科,尤其专精古印度梵语论典。他还撰写了有关印度达罗毗荼人亲属关系和美国印第安人亲属关系的大部头著作。特劳特曼常年在密歇根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印度文明史通识课、专题课,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擅长用通俗浅显的方式讲授印度文明史专业知识。

大象与国王: 一部环境史 电子书下载:

大象与国王: 一部环境史.zip (访问密码:9080)

历史传记

水中血:1971年的阿蒂卡监狱起义及其遗产

2023-12-17 10:00:52

历史传记

古人的想法真奇怪

2023-12-18 10:00:52